Discrete Thoughts


点点点

去年从加拿大回到美国的路上,由于行李箱丢失,笔袋也丢了。那是一个淘宝上买的皮质的笔袋,我很喜欢。但今日细细回想起来,这个笔袋的内侧是点状花纹的。

后来,我的Chrome浏览器用了一个很花的叫Cath Kidston的主题,经常有被问到说怎么会用这样的主题。和有些喜欢屏幕壁纸放个比基尼美女的原因差不多,我说,因为我觉得很漂亮,看了心情好。

今天,上淘宝打算买一个新的笔袋和一个护照夹。我还是喜欢有质感的表面,因为看起来不是那么的便宜。笔袋只看上了韩国的indigo的一款,有四种颜色。

Indigo 四款
Indigo 四款

从表面的颜色看,粉色和红色的瞬间被淘汰了。这种淘汰是一种自我审查的机制,即便心里有些许“其实还是挺好看的嘛”,也会有另外一个声音说“那个很娘哎”。

于是只剩下蓝色和金色的两款,理论上蓝色属于安全色,没有其他问题就会买。但看了内图瞬间只能呵呵了。

Indigo 内侧
Indigo 内侧

蓝色款内部是浅蓝色,带花的图案的。金色那款内侧还好,是点状花纹的。细部有小花的图案,但不明显。

其实吧,我觉得蓝色的花花挺好看的。但这笔袋一打开,八成要被围观。

于是,只能点点点。

再看护照夹吧,看来看去,只有 Monopoly 的比较好看。再看内侧图,还是点状花纹的。

其实在购买这些日常用品的时候,我目力所及范围内,要么是一些粗制滥造缺乏设计感的产品,要么就是一些做得比较干净且质地好的奢侈品。前者不符合我的审美,后者理性地看不值那个价钱。

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即便在生活的细部,社会也只给我们留了两个选项,要么做一个屌丝,要么做高富帅。

但实际上,社会应该像一条鱼,中间大两头小。大多数人既不是屌丝,也不是高富帅。

但中段的群体很难表达自己,似乎一表达就失语。两边都挨不着,就像蝙蝠遇到哺乳动物和鸟类一样。于是要么赶紧投靠其中的一个阵营,要么就被归为异类。

前一阵,和 P&P 聊天,我经常会说一下我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P&P 大多时候表示理解,但又会加一句,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想。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不这么想呢?P&P 会很不客气地说,因为你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其实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还是蛮伤心的。

我从小都希望能和大多数人交流,成绩好我也不会放弃去网吧和同学玩的机会,但你要我抽烟喝酒赌博,我也不会去做。还真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哦。

可能说大多数人的时候,都说的是一种刻板印象吧(可能这是我对那些说“大多数人”的人的刻板印象)。

但这种有意无意加在个体之上的刻板印象是很糟糕的,它忽视个体的价值。

比如一老板,他是我很赏识的一个人,别的不说,他至少是一个很实诚的人。他毕业后想回进华中学教书,但父母则希望他能出国。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当初让他去考中科大少年班时的那种不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精神去哪里了。

那种不能让孩子输给别人的印象,从孩子生出来开始就加在了他们的身上,而在作为具体落实,家长往往选择的策略是模仿同龄智力能力相当的其他孩子。

但我也能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因为就一个孩子,所以宁愿搞砸一点,也不要搞得太砸。

当然,也有些好一点的家长,没有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但是也没有引导孩子远离“求同”这条道路,或者就是放任孩子走得太偏了,就像《百年孤独》里那疯子般的一家。

为了反击这些印象们,我设想过一系列可能性。

举个栗子。

我是上海人没错。但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我应该做菜好吃。即便哪一天我做菜做得特别好吃了,我也绝对不是因为我想成为一个典型的上海男人,所以我学做好吃的菜,免得害了下一个恰好一辈子烧菜不好吃的上海男人。

再举个栗子。

如果我送花给我的女朋友,我一定买很好的花,但要“迓迓叫”地送给我的女朋友。一定不能让别的女生看见了,免得害了她的男朋友。

以上栗子,乃糖炒栗子,可直接服用。其他栗子,还请自行加工。

最后,我要说,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那一小撮人你们要坚持住了,你们会有福的。半是祝福,半是自勉吧。

附,俗话说得好: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9版,673页。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 prev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