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生日在北大过(附新手机号码)

来到北京大学整好一个月了,苦于没有电脑,又懒得跑机房,所以更新速率很低。但是无论是美好的还是遗憾的我都记得,所以也不会因为怕忘记而急着写出来。 上个月底,乔罡送了我一个马克杯,算是提前住我生日快乐吧。今天早晨一起床,门口就贴着一张便条“祝你生日快乐”,然后上校内,发现杨博雅还是凌晨送来的祝福留言。可是很不幸,上海的号码在这关键的时间停机了,所以启用北京的号码 13810461774(原号码仍然用,分工是北京号码用来打电话,上海号码用来发短信)。国庆前一天去中关村买了新手机 W950i,水货就是便宜呀,才 1650 元,比原来那个 T628 还要便宜,重点是我可以更快得回短信了……大家赶快发起来就是了…… 刚进入北大这个月,做了很多事情来迎接自己的生日: 3+1 篮球赛(3+1=3 boys + 1 girl):第一场对阵大二的一个队,没有认真对待,光顾自己单干了(而且没有突破,都是远投),于是被草割了……于是晚上想了很多,还想起了 adidas 的 it takes for five 的广告。第二场对阵同级的,个人应该是全场最高吧,不过最后还是一分险胜(好险~)。第三场对阵大四的一个队,比赛前很郁闷,由于文体部的问题,比赛场地不够,于是要求我们换地点到第二体育场,我表示可能会受伤,于是对方不耐烦了,说“本来就是打了玩玩的……”我回了句:“那你们弃权好了”于是他们把我手里的球拍掉,说:“我们弃权”……我听了还真以为人家弃权了呢……后来才知道是把学长气走了(实在不知道怎么会这么说不得,看来真得学学怎么和陌生人打交道),于是赶紧让梁开宇和他们联系,换到二体打球。期间发生了一件很无间道的事情——原来我方的女生乔杨同学跑到对方队伍去了(因为对方队伍找不到女生了),我方另请了大二的杨冉姐姐助阵。上半场结束,我们两分领先,中场休息,两个女生商量了一下后对换,下半场 Windy 给乔杨传了两个很漂亮的球,在杨冉姐姐的配合下(呵呵~),我们迅速拉开了比分,我大概送出了四五个盖帽吧,还有一个单手的补篮。这场也是最后一场,打得最开心了,虽然我们最后被取消资格了(因为第二场 Windy 受伤,所以让信科的 Roger 上了,于是被告知违反比赛规则),但是过程很开心。感谢所有为我和我们的队伍流过汗的以及关注我们队伍的同学,谢谢。 辩论赛:辩题是“广泛涉猎/专注一门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那个星期事情太多了,所以这件事情的优先级被置为“低”。星期六晚上比赛,我们星期五下午开始准备(准确地说是星期五下午刚凑足四个人),三个上海人加一个苏州人的南方军团。准备过程很简单,就是大家在一起头脑风暴……第二天比赛前一个小时,我的一辩开篇陈词和宝宝的四辩总结陈词终于出炉了,比赛的时候,我觉得清清的攻辩问题实在太酷了,把对方都给问傻了。不过由于对方一遍实在是……唉,北京高考状元……确实没话说,全脱稿,然后说出来的话也很漂亮,同样我们自由辩论的时候也基本脱稿——可那是因为没有准备的关系。最后是 3 票对 4 票败了,但是赛后数院辩论队的大牛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扬言“我们数院登上北大之风辩论赛冠军领奖台的时日已经不远了”。 ACM:突然被信科的 Tuonela Chou 拉去组一个 ACM 队,除了我还有物院的王欣上,我们组成了 inphymatics 组合(in=infomation, phy=physics, ma=mathematics),最后我们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我还 AC 了一道别人做都没做的题目,很有成就感。 迎新晚会:被铁合金说动去做了主持人,其实这件事情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不用背串词~自己做主持人的同时还客串了一把 we will rock you 的歌手。节目就不多介绍了,主要是在抽奖阶段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由于发现奖品比较可爱,所以我就抽节目表演期间发短信参与了抽奖,结果开始抽奖了,我让一个嘉宾抽了一张纸条,结果那个手机号码的同学已经离场了,又抽了一张,结果一样……结果抽到第五张的时候,我一看……嗯!就是我的号码~呵呵,奖品拿来!(我充分觉得我在抽奖方面是很有天赋的,可以参见以前的那篇 Sony Gallery 的文章) 各种社团:轮滑社——已经能刹车和基本的转弯,看着前辈玩平地花式,有朝一日我想我也能!钢琴社:主要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修养,而且提供初学者钢琴课的价格很便宜,二十元一节,一对四教学。还有风雷社,ECCA(英语角交流协会),就这四个社团。… Continue reading 今年,我的生日在北大过(附新手机号码)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北京大学一周半

开学算是过了一周半了,专业课程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一周半过去了,加了好几个组织(文艺部,宣传部,戏剧社,篮球队),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活动(辩论赛,迎新晚会主持人,3+1 篮球对抗赛,半程马拉松),最近怎是一个忙字可以形容……不过很充实,也以一定的速度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今天晚上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参见课表,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晚上的十一,十二节应该是高等代数习题课。近九点的时候,老师讲完了一道题目,结果老师足足一分钟没有说话,我以为是老师讲完题目太激动了,忘记说下课了,就一个人背着书包出门了,结果快到寝室的时候,一个同学告诉我,老师终于想起来他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了——收本周高等代数作业……唉,明天只好请自去理教 1313E 交作业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我的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表

一 二 三 四 五 08:00-09:50 数学分析 几何学 高等代数 10:10-12:00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 几何学 12:30-14:20 14:40-16:30 军事理论 篮球提高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6:50-18:40 社会学导论 大学英语三级 19:10-21:00 数学分析习题 高等代数习题 几何学习题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出发去北京

记得上次去妈妈学院里院长家的孩子聊天。那人居然控江中学心理社的,并且参加了《梦花园》里提到的那次在我们学校举行的活动,让我又觉得这世界的小。后来我渐渐发现我们不是一路的,我相信科学,而他,按我的说法,就是盲目的崇中寐华,相信老祖宗的一切东西,比如中医,五行之类的。我没有反驳他,因为万一我驳倒他,之后就没有话题了,所以我顺着他的思路继续聊。 后来他讲到一个小说,说是有一天,一个人在玩网游,一个在网游里的虚拟人告诉他,我们所处的世界只不过是另一个世界的网游,然后人类研究发现那世界又是另一个世界的网游……后来这个关系形成了一个圈,结果最后人类分析下来,自己这个才是真实的世界,于是世界太平……听了我很没想法的,也很有想法。 今天是出发去北京的日子,我要开始我的大学生活,我想这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是我的网游出资料片了,地图变大了,还有新的任务之类的。说大地图变大,我就能理解一些进复旦大学的同学的心情了,大多复旦附中的同学都对于进复旦大学感到不满,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地图没有扩大的关系。 我们一家乘今天晚上的火车上京,原来是打算组团飞机去的,但没有搞到便宜的票子,于是放弃。今天早晨李禄俊(上一届华二进北大数院,冬令营认识的)打电话给我,说会帮我搞定到北大后的事宜,到了叫他一声就行。不错不错,还没去北京就已经有里应外合的感觉了! 不知为什么,理出来四个大包(据说是衣服太多),随时准备出发!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宿舍的初定

从八月初开始,母亲就催着我去查宿舍分配的情况,我当时觉得没必要这么急,毕竟这种事情提前知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到了八月中旬,这件事情继续升温。终于今天宿舍分配的数据的录入工作结束了,我觉得 Montoya Ling 很强,因为他在数据输入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说刚输入了他化院,但还没到我数院),就告诉我可以查了。 我看了一下我同室友的名字,一个都不认识。老妈跑过来,告诉我:“哦,这个我认识的,哦,这个我好像见过……”,然后翻出以前冬令营的名单,果然,孙文博和乔磊都是高二进了冬令营,真怀疑是不是组织上特意安排的。 正好,最近经朋友推荐我加校内网,以前记得胡一推荐过我,但是由于当时他表述的问题(其实是我理解的问题),我以为所谓的校内网是他学校里的网……反正,现在是加入了,今天一上线,那个叫乔磊的室友就加我为朋友,还有一个数院的人留言两个字“膜拜”……不管怎么样,对这个网站的感觉不错,应该算是国内的 Facebook 了吧! 其实,分寝室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可能是大家暑假都比较空虚的关系,所以才会空前地关注而已(有点哈利波特等开学的感觉)。 附:传说被证实了,以前写的《乱》中 Windy Lin 最终从地球空间传奇般地发射来了数学科学学院,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七夕的补偿

去年七夕比较莫名,记得当时晚上在家做题,然后一个电话,Tricnin 从加拿大回上海,让我去复旦女生宿舍区见他……郁闷啊,他小子……唉,不说了,反正最后请他吃了顿饭,算是给他践行。 今年七夕比较开心,中午 Lena Xu 由于得到不义之财,为了消灾,请我们几个同学吃饭,晚上,两位即将赴美留学的同学请我们吃饭。之后 Staren 带我去香港广场的 Rojam,算是上海比较好的的士高舞厅,可能是之前吃太多了,一点都没随音乐舞动的感觉,于是看 Staren 跳了半天,再在旁边坐了一会儿,待了大约两个个小时后就走了。后来一起去了铜仁路的 City Diner,算是找个吃东西的地方聊天吧,应该是从十一点开始,聊到了第二天三点。中途比较尴尬地被要求用英语交流,不过还好,进入状态还是挺快的。聊得挺开心的,还化解了两个月前的一些小误会。嗯,确实,用英语说一些东西就会比较有勇气! 这就是七夕的补偿,收获快乐,收获友谊……当然,还有收获了一肚子的食物……哈哈。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结构(续)

最近发来一封邮件,是去澳大利亚参加 2007 年 Robo Cup Junior 比赛的通知,原来上次华东赛我们足球机器人比赛确实拿了一等奖第二名。一开始我以为只有第一名能去澳大利亚参赛,结果现在通知说我们也能去了。可这件事让我既喜且悲——一方面,我,一个刚接触机器人才半年不到的人,第一次参加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第二次就获得了一等奖,实在是很开心的事情。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比赛的时间定在了 8 月 29 日至 9 月 6 日,行程倒是诱人得要命,先去墨尔本再飞布里斯本最后悉尼,可是就我个人原因,北京大学开学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处理,刚开学需要及时融入新的集体,还有一大堆比如注册、选课的事情要处理。当然还有些客观原因作用,最终我决定放弃参赛。总之觉得很遗憾,也越发发现很多要做的事情总是不经意之间喜欢挤到一个时间,让人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止的巧合。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IMO 2007 Vietnam

2007年IMO最终结果: 奖牌分数线,金牌29分,银牌21分,铜牌14分。(满分42分) 只有一位同学获得了最高分37分,两位同学得了次高分36分。 俄罗斯队(6枚金牌,总分184分)是几年来第一个赶超中国队(5金1银,总分181分)的队伍。 一张中国学生考卷的某一题在七月的一次正式会议中,从0分修改成了7分(我猜测可能是因为思路太复杂了,批考卷的老师一开始没有看懂,所以批卷的时候给打了个零分)。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北京大学征文

今天是北大征文截止日期,终于憋到最后一天了,于是文思如尿崩……写着写着越觉得像回忆录,一直觉得自己议论部分薄弱,怎么都写不长,觉得什么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但写完后发现字数有点超(规定字数不超过 3000 为宜),真想不出笔墨都浪费到哪里去了。最后,还要按要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格言、学习感悟、个人寄语。由于我实在是材质平庸,很难一句话概括它们,所以就随便在文章里找了几句话充数,所以这些东西我就不拿出来了,这里只有正文。 这些故事,那些故事 ——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那九年以及高中那三年 小学以前的记忆肯定已经没有了,剩下的记忆也差不多了。 神奇开始 记得我幼儿园毕业后,父母带着我去家里附近的一个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面试,家长和校长正在谈着赞助费的事情,那个年头,几百元的赞助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在一边没事干,就随便看看桌上摆放着的语文书,不知为何,我数了数那本语文书上一个插图上鱼的数目。结果校长突然回头问我,插图上鱼的数目有多少,于是我数都没数就报出了答案。校长觉得我是个人才,就让我进了这个学校最好的班级,虽然那个班被编号为一班(谐音一般)。附效应是省了部分的赞助费,具体我记不得了。就这样,我服从公民义务开始接受九年的教育。 竞赛的门槛 一年级的时候,我接触了奥林匹克数学,当时学校里用的教材是《我+数学=聪明》,也算是启蒙教材了。可是当时我不知道这个叫做奥数,只觉得找规律题是那么的变化多端,没有规律。到了三年级,母亲知道了原来这个叫做奥数,而且居然还会有比赛。听母亲说,当时她带我去一个邻居家做了智力测试,结论是我不适合学习奥数。虽然我完全不记得有这茬事,并一度怀疑这是为了增加我的传奇色彩而进行的炒作。虽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当然母亲没有告诉我检查结果,就好像我得了绝症一样),我们还是试着去参加了一个私人老师的奥数班,当时的收费也算是家中不小的经济压力了,所以我也很努力去学,很用心去学。快升四年级的时候,区里有一个测试,如果考得好可以去区办的一个奥数班学习,我压着分数线考进了。不知道是门槛太高,差点把我拦在外面,还是门槛低,以至于把我漏了进来。 说到竞赛这道门槛,现在想想它确实很高。我有一个学弟,是搞奥数的,成绩可以说相当不错,他家总共两个小孩,他是哥哥。即便哥哥已经算是很成功的了,但是母亲还是决定让弟弟走另一条路,因为她体会到了这一路的困难。意思就是说,如果给你两次机会,你基本不会选择奥数。然而奥数这个东西很悬,必须要起步早,而小孩越小就越没有想法(这点可以从大多数小孩都想当科学家看出来),这就需要家长有点想法,有点冒险精神。所以我想在这里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走上了这条现在看来还是较为成功的路。但我还是不清楚,到底是这条路适合我还是我适合了这条路。 关于文学 考初中时,又是面试,老师问我看过什么书。当时我确实没有看过什么文学书,家里四大名著倒是有两套,第一套字太小,所以我看都没有看,就让父母又买了一套字大的,结果发现字再怎么大我都看不懂。理论上,我的回答只可能是《十万个为什么》,但我当时说谎回答说《三国演义》,结果正好碰上语文老师,接着我被他问得很尴尬……还好最后我进了这个学校里最好的班级,可能是我小学得的二三等奖的数量感动了招生办,可能是校方期待我会从量变到质变。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看过四大名著(封面除外),杂七杂八的书倒是看了不少,韩寒的几本小说,哈利波特,等等。我觉得看了这些书(还包括听流行音乐)给我带来的快乐就是,遇到同学朋友的时候可以多一种共同的语言,而我实在不觉得我身边的朋友和我见面时会谈论四大名著里的故事情节。这是我给自己不去看古典文学的一个小小借口,或许有一天,我会改变也说不定。 黑暗时期 初二的时候,我经历一段黑暗时期。当时一个比赛,最后一题,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我所在的区采用的参考答案是错误的,而别的区采用的参考答案和我的一样。我去申诉,面对姗姗来迟的区数学教研员,听到的却是含糊其辞左右而言其他,不时还摆出架子指点江山一番——最后我放弃。一个在我心中公正的东西——数学,怎么在这个时候变得不公正了呢?我并没有立刻从一个绝对的乐观主义者蜕变为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后来想想,其实不是数学变了,而是人造哈哈镜让它表现得扭曲表现得可笑。我只当这黑暗是日夜交替的正常现象,我相信黑夜的旅途不会长久,这才是旅行的意义。不过后来一件事情比较郁闷,学校要派学生去澳大利亚参加数学比赛,结果因为我这次竞赛的成绩不好,所以没有让我去。想想毕竟是去澳大利亚,好歹也是出国玩一圈。于是我的出国梦又晚了那么几年实现。 量变到质变 初二结束,延续小学的势头,继续拿着大大小小的二三等奖。直到初三的一次数学竞赛,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科一等奖,而且当时还考了满分。后来我又拿了一个初中物理竞赛一等奖,也算是双料冠军了。意料之内的是,我很清楚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只是时间问题。意料之外的是,这个时间发生得恰好。就因为这最后沉默中的爆发,我获得了升高中的报送资格(听着像是暴发户),而当时整个学校只有格外珍贵的四个报送名额。之后,我在上海奥数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了。终于,学校派我参加了国际青少年城市邀请赛。我心想,这次总算可以出国了。结果那年比赛地设在了澳门,出国梦再次破灭。 量变是需要一些毅力的。回忆过去,我小学完整做过一套数学书;初中完整做过一套数学书和物理书;高中完整做过三套数学书。那些做过的书现在还保留着,看着很欣慰,很有成就感。质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回忆过去,小学的入学面试;初三最后的爆发;高二的数学竞赛。那些曾经的荣誉现在还保留着,看着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但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辉煌的岁月 结束了九年,开始之后三年。高二的时候,人品爆发了,拿了全国数学,物理,计算机一等奖。特别是数学正好卡进上海前六,可以去参加冬令营,然后冬令营又卡进中国前三十三,可以去参加国家队选拔。当然,最后没有进国家队。冬令营的时候,被北京大学的数学学院预录取了,在别人眼里我已经前途无忧。而丰富多彩的高中校园生活,我也没有错过,在学生科学院里做干事跟着老大组织活动,去日本交流也圆了我的出国梦,运动会跑道上有我狂飙的身影。或多或少,我觉得自己有点完美主义,所以心理还是有一块石头没有放下,就是冲击世界金牌,虽然结果是壮烈的,但至少我曾经有理想。 失败后反思 回忆过去,我从未在乎过竞赛的成绩,家长也不要求我什么。可是高三那次数学冬令营,好像一切的氛围都变了,紧张伴随着我,接着失眠,直到考试。当时我很想结束这样的煎熬,潜意识里面的则是些许的放弃。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华丽低调地埋没在了一堆银牌之中,连国家集训队都没有进。这让我想到了其他的搞竞赛的同学,倘若他们都有我这样的经历,那这样的竞赛岂不是太糟糕了吗?究其原因,与对待竞赛的态度有关。这让我再次怀念初中的时候,那真叫做“无知者无畏”。初三以前从没有获得什么很好的奖项,而初三那年,我把所有的机会都把握住了。当时我的水平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倘若我考虑到诸如“如果没有得奖,我可能就不能被保送,从而不能进入好的高中”的话,就我的心理素质,那情况可能就不像现在这样了。所以这种无知帮助了我,当然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不在乎我的结果。进了高中,我继续保持着这样的无知,与此同时,竞赛带给我的只有快乐。比得好,心里很开心,赛得坏,回家再努力。最后的那次竞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大多数的参加竞赛同学的感受。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竞赛的残酷性,如果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那势必不能在激烈的竞赛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准,我这里有一个好的建议:在你面对一件事关重大的事情时,试图发现另外一个事情,使得即使这件事关重大的事情失败的时候,你仍然有另一件事情可以去憧憬。这么说的依据是,往往比较全面的学生容易在竞赛上获得好成绩,因为竞赛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现在想想,如果这些故事不是像当时那个样子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发生,那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可是我之所以体验这样我,就不允许我做那么多的假设去体验不同的我,更何况那都是些不足挂齿的事情——而我把它们都说了出来。最后我不想对大学生活做什么展望,因为任何事情在未发生前都是未知,在发生后都是恰好。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

小孩们

这几天教五个六年级的小孩奥数(据说现在奥数老师大都被家长包掉了,终于轮到我这种小人物出道了),工资还是挺理想的。教的内容确实挺简单的,没有让我提起很多兴趣(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教我刚学过的东西,虽然别人肯定是不会让我教的),让我提起兴趣的是上课的小孩们,基本上五个小孩五个性格,刚从小学毕业的小孩上课基本都很活跃的,我很喜欢。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第一回:小孩甲说:“老师我做出来了!”,过了一会,小孩乙说:“老师我也做出来了!”,我说:“你们两个对一下答案吧,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甲:“你先给我看”,乙:“你先给我看”,甲:“那么我们数一二三……”,甲乙:“一,二,三”……结果谁也没给谁看…… 第二回:小孩丙说:“老师我快要做出来了!”,小孩甲说:“别说答案!”,丙:“老师,答案是****。”,小孩甲说:“别说,哦,我没听到你说什么,你别说,你别说,我快做出来了”,除了小孩甲外的四个小孩大笑不止…… 总觉得人多发生开心的事情的概率就大,特别是小孩(包括有小孩气质的人)多的时候。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