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知道主演 Leonardo DiCaprio 和 Kate Winslet 就是 Titanic 的男女主演,怪不得我总觉得这两个人似曾相识,反正我基本不怎么记人,更别提电影里的演员了。
人看电影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投影到里面的人物,一般来说都是把自己投影为影片中的一个比较好的人物,随后通过这个好人物做的事情(比如击败了坏人)来获得快感。当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也试着去投影,发现根本不需要,好像这个电影就是为我拍的,拍给我看的,让我看清楚一些东西,但是没有留下任何答案。
片中女主角 April 和男主角 Frank 年轻时都怀有很崇高的理想,但是 April 的演员之梦破灭,Frank 也成了无聊的上班族,在两个人理想双双破灭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出路,April 决定举家前往法国巴黎,她愿意自己工作来养活一家,让 Frank 能找到自己所热衷的生活方式。看似一切的美好都要来到的时候,一方面 Frank 的上级要提拔他,另一方面 April 意外怀孕了,最后他们放弃了去法国开始新生活的约定,Frank 继续回到了无聊的工作,而 April 在给自己人工流产时不幸流血过多而死。
其实,我觉得复述情节真的很没有意思,影片太多的细节可以挖掘,可以让我产生共鸣,远不是这么几个描述性的话语可以概括的。
April 作为一个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在她内心里对爱崇高的追求是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拦的。金钱,社会上的看法,怀孕对于她都不是问题。这种理想主义一度感染了 Frank,但是现实中的诱惑太多了,少许的甜头可能就让 Frank 产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最后让这场革命流产。我想在复变函数里,April 就是全纯的,而 Frank 最多就是个亚纯的。为什么就不能把爱放在第一位呢?一个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不禁要问世界的问题!
当然,如果光谈感情,档次就太低了。整个影片还体现了交流的失效。 在 Wikipedia 上面看到电影参照的小说的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Most human beings are inescapably alone, and therein lies their tragedy.
上帝制造 Babel Tower 产生了不同语言,但有谁知道即使说的一种语言,很多时候还是不能交流!?影片中无数次禁忌语的滥用,语言暴力成了交流的工具。这个时代,所谓的文明时代,究竟什么文明了?没有战争,没有拳脚相加,就是文明吗?不是,一句话,一个日志,一种姿态就是文明时代我们实施暴力的工具!
记得影片中第一次 Frank 与 April 争吵,April 跑出汽车,试图一个人清净,但这个讯息交流的失效,使得 Frank 无法控制自己发泄情绪的欲望,于是冲出汽车,继续大吼大叫,在崩溃边缘的 April 只能予以反击,从接受暴力的对象变成了施加暴力的个体。最后 Frank 无法控制自己,想揍 April,但这是文明的时代,Frank 最后用拳头猛锤车顶。
第二次争吵是在计划破灭之后,这次争吵发生在家里,情况很激烈,最后 April 跑出家门,跑到附近的森林,她已经不想再交流,也无力去交流,过去一次又一次交流的失效已经让她彻底蜕变。可戏剧性的是,第二天,她可以平静地回到家,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给丈夫做早饭。我懂,我懂她是怎么想的。这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通过简单的回避,去避免更多的伤害,更多的暴力。
影片的结尾,两位老人在讨论这两个曾经住在革命路上的两个年轻人,老公公需要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当老婆婆开始滔滔不绝谈论两个年轻人的时候,老公公慢慢把助听器关了,最后什么也听不到了。不知道这到底为了产生一个渐淡的结尾刻意用的效果还是导演为了更加表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各种问题。
最后,无法控制,我把自己投影成了 April,我想,试图通过这个影评来和大家交流的尝试终将是失败的,没有人会懂我在想什么。